孙一诺1,李锦伟1, 2,潘力川3,聂游荣添1
(1. 景德镇陶瓷大学 古陶瓷研究中心,江西 景德镇 333001;2. 江西陶瓷文物遗存保护暨御窑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江西 景德镇 333001;3.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81)
摘 要:同位素示踪作为一种在陶瓷科技考古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对于揭示古陶瓷的产地、原料来源、制作工艺,以及这些信息背后反映的古代社会的文化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锶同位素分析通过对比古陶瓷与原料地质体的同位素组成,有效示踪原料来源,尤其适用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但同位素组成有差异的材料。铅同位素分析则主要用于含铅釉陶,通过铅同位素比值差异追溯矿源,为陶瓷的产地溯源提供关键信息。钙同位素示踪作为新兴手段,目前多用于判断制釉钙质原料中石灰石和草木灰的区分,以反映当时的制瓷工艺。同位素示踪在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原料处理和高温烧制中同位素的分馏机制有待深入研究,以及当前大多数同位素测试方法对陶瓷文物具有破坏性。未来,随着同位素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同位素体系的结合应用,以及非/微破坏性测试方法的开发,有望更精确地确定陶瓷产地和釉料配方,为研究古代陶瓷贸易、文化交流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复原古代制瓷工艺的全过程。
关键词:同位素示踪;古陶瓷;科技考古;产地分析;制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