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1,何金林2, 3,刘静1, 2,李峰1,吴红梅1,纳勤骁2, 3,张鹏1, 2,单爱党1, 2,高濂1, 2
(1.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2. 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云南 红河654300;3. 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摘 要:陶器烧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建水紫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有着非常独特的工艺和艺术特色,在储茶和汽锅方面已经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紫陶的不少特性仍然流于经验传说,缺乏分析数据的支持,其泥料与烧成体性能之间的关系也未有研究。有鉴于此,对建水紫陶在不同环境下的温度、湿度变化的反应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示差扫描建水紫陶;孔隙率;保湿性量热、压汞和粒度测量等方法对建水紫陶的原矿、泥料和成品的物相、粒度、烧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密封的建水紫陶罐内的温度和湿度会随着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保湿性能介于宜兴紫砂与玻璃之间,适合长期保存发酵的茶类。结合陶器煅烧前后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对比分析,建水紫陶的保湿性能与其泥料的颗粒度以及烧成后的孔隙特点具有紧密关联,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综合讨论。建水紫陶
关键词:;孔隙率;保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