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叶浙江理工大学
摘 要: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于 21 世纪前后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在国家传统文化复兴热潮的推动下,宜兴紫砂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紫砂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大师泛滥、评选黑幕、代工、作伪等一些负面的文化与社会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紫砂文化生产中集体性与个体性的模糊不清。文章借用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界”的理论视角对这些现象进行审视,通过论述紫砂行业的现代生产组织形式与文化生产的合作网络,归纳生产惯例的演化逻辑,反思紫砂文化生产的集体性与个体性后认为:成型(制壶)艺人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生成了行业的惯例,促使消费者形成了“成型艺人等于紫砂壶制作者”的观念。然而,当代的紫砂行业以市场化、商品化为逻辑运行,意味着紫砂的文化商品不仅仅是个人制作的产物,同时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成型(制壶)艺人既是生产的责任者也是文化资本的占有者,在该场域中占有主导型的地位。所以,区分传统工艺的集体性与个体性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当下传统工艺领域出现的许多社会与文化现象。关键词:宜兴紫砂;艺术界;传统手工艺;惯例;集体性;个体性
通讯地址: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研究生楼 邮政编码:333403
电话:0798-8491219 传真:0798-8499000 信箱:tcxb_779@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5 版权所有